


良好的用眼行为可减缓用眼疲劳、减少眼睛过度调节,复学后继续保持良好的用眼行为。
1.读写姿势保持“一尺、一拳、一寸”。
2.读写时间30-40分钟后要活动性休息10分钟,远眺。
3.不在走路时、直射阳光下和动荡的车厢内看书与看手机。


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会造成眼部不适,并增加近视风险。复学后儿童青少年应及时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。
1.使用电子产品教学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%,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。
2.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产品,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,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。
3.年龄越小的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少。6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应尽量避免暴露于手机、电脑等视屏环境,家长应起表率作用。


长期、规范地开展眼保健操对预防近视有积极意义,复学后学校应恢复上下午课间眼保健操制度。
1.做眼保健操前彻底清洁双手。
2.可选用不接触眼部的“眼放松操”“爱眼操”。


学校应提供良好的采光照明条件,确保学生读写时光线充足。
1.普通教室课桌面的平均照度不小于300?lx,且不大于750?lx,照度均匀度不小于0.7。
2.普通教室的黑板应设局部照明灯具,其平均照度不小于500?lx,且不大于1000?lx,照度均匀度不小于?0.8。


课桌椅应和儿童青少年身高匹配。


1.疫情期间学校体育课和30分钟大课间应在户外进行,错时、错峰,增加学生体育活动时的距离。
2.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,倡导近视儿童青少年每天户外活动3小时以上。
3.复学后提倡儿童青少年通过步行上下学、课间走出教室、下午放学后先进行户外活动后完成家庭作业等方式,增加户外阳光接触时间。


(一)开展视力监测和屈光筛查。
1.及时登记视力监测结果,完善视力健康档案。
2.统计学校各年级学生视力不良和筛查性近视率。
3.向家长反馈学生视力健康信息并指导家长开展近视防控工作。
(二)检查场地的要求。
应尽可能在露天操场或大体育场馆等场所进行,保持空气流通。
(三)检查人员的要求。
检查人员应熟悉感染防控用品的规范使用和相关要求,佩戴一次性工作帽、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、一次性手套,穿着工作服,严格注意手卫生。
(四)检查设备的要求。
1.视力检查时所用遮眼板应“一人一消”,或采用一次性纸质遮眼板、“一人一个”。
2.屈光检查时应做好屈光检查仪设备表面消毒,与人体接触的部分要确保“一人一消”。
3.确保检查设备之间的安全距离在1.5米以上。
(五)被检学生的要求。
1.被检学生检查过程应戴好一次性口罩,不用手接触眼睛及周围,检查结束后(交完检查单)应按“七步洗手法”洗净双手。
2.合理安排学生的检查时间,分批次、分时段进行,确保被检查人员1.5米以上安全距离,尽可能减少学生等待检查时重叠交汇的时间。


疫情期间,近视的儿童青少年,如视力低下影响到学习或生活,则需要进行视力矫正。
1.框架眼镜是儿童青少年最安全的视力矫正方法,应当按照配镜处方来验配眼镜。
2.不提倡配戴隐形眼镜。因控制近视需要配戴角膜塑形镜等特殊类型的隐形眼镜,必须严格遵从医嘱。
3.摘戴隐形眼镜之前必须保证手部清洁,严格按照“7步洗手法”洗净双手。


眼与心的关系:眼必须靠血脉转输,气血濡养,才能维持视觉功能,从眼球血供方面可以参考,整个眼球布满血管网,眼底有中央动静脉供血,视网膜、脉络膜都有专门的血供,睫状后长动脉,后短动脉等等,如果心供血不足,视觉就会产生障碍。


眼与肝的关系:《素问-金匮真言论》说:肝开窃于目,灵枢脉度说,肝气通于目,肝和则目能辨五色


眼与脾的关系:脾虚则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不足,不能上输于目 ,致目失濡养,视物不明。


眼与肺的关系:肺主气,而气为血帅,气血并行,充养周身,保证各组织的正常功能,肺在体内罩盖脏腑,上结眼目,各路经脉止于眼内,都要通过巩膜,其发生病变就会影响巩膜。气虚者,视觉功能也就不能维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