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消毒药水或喷雾溅入眼内分为酸性和碱性损伤两类,溅入眼内后伤眼有异物感、疼痛、畏光、流泪、结膜充血等表现,切忌捂住双眼,用手揉搓。正确做法:用大量的清水或将孩子头部泡入盆中,反复睁眼、闭眼,冲洗后及时到医院就诊。预防:平时应将洗涤剂、消毒药水或喷雾剂要妥善保管好,放在孩子不易接触的地方,使用时注意喷嘴方向。


异物如昆虫、灰沙、铁屑等进入眼内,伤眼有异物感、疼痛、畏光、流泪、结膜充血等,切忌用手揉搓,正确做法:应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上眼皮,轻轻向前提起,反复睁眼、闭眼几次,刺激眼睛流泪,将灰沙冲出; 如不奏效,父母用手指轻轻拉开下眼皮,让孩子眼睛向上看,注意下眼睑与眼球交界处的皱褶处是否存留异物,如果没有,让孩子眼睛向下看,翻转上眼睑寻找是否存留异物,如发现异物,用湿棉签将异物轻轻粘出拭去,然后滴抗生素眼药水;若经过以上处理仍未发现异物,仍有异物感,及时到医院就诊。预防:风沙大的时候,最好不要带孩子在户外活动,见到扬尘环境,要让孩子闭上眼睛。


玩耍时不慎撞伤眼睛,眼眶周围组织及颜面部容易受到钝性撞击,造成眼睑或颜面部皮肤裂伤、皮下出血出现青紫肿块,切忌按揉或马上热敷,正确做法:眼挫伤后如只有青紫肿块,先行冷敷,48小时后出血稳定后才开始热敷;如皮肤裂伤、眼内出血、视力下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。预防:要注意检查家居环境是否存在隐患,把有可能伤害眼睛的带棱角家具包装好。


大多由于玩弄尖锐的物体如锥子、剪子、针、带子弹的玩具枪、弹弓、注射器、树枝、竹枝等引发眼外伤,多为穿通伤,可造成眼内组织损伤甚至脱出,易发生眼内炎、全眼球炎甚至颅内感染,危及视力及生命。切忌将插入眼内物体强行拉出,切忌脱出眼内容送回眼眶或者用水冲洗,严禁涂抹任何药物。正确做法:应用硬盖子盖住伤眼或盖上清洁纱布包扎,迅速送医院急诊。运送途中安抚患儿情绪让其不要哭闹,并尽量不要转动眼球以减少眼内容物的涌出。预防:平时不要让孩子玩弄尖锐的物体,不要拿尖锐物体追逐打斗,教会孩子锐利器械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。


家居紫外线消毒后,孩子双眼出现异物感、畏光、流泪、烧灼感、面部及眼睑皮肤潮红,这就是电光性眼炎,指眼部接受紫外线刺激后导致结膜和角膜上皮损害。接触当时通常无症状,3-8小时后才开始出现症状,1-2小时以后症状加重,切忌用手揉搓。正确做法:急性发作期可局部冷敷,抗生素眼药水防止感染,同时辅以促进角膜上皮修复的治疗,一般1―3天会痊愈。预防:要教育孩子不要看消毒用的紫外线灯,保护孩子眼睛及皮肤不要暴露在紫外线照射下,必要时要戴好保护眼镜及穿好保护衣。


在家里被猫狗抓伤、鸡或鸟类啄伤,多伴有眼睑皮肤破裂、眼球穿破、眼内组织脱出,造成眼球结构和功能破坏,易合并感染,危及视力及生命,应予高度重视,切忌拖延治疗。正确做法:用清水或稀肥皂水清洗伤口,同时轻轻挤压伤口,排出部分血液,保持伤口开放,立即到医院就诊,尽早到防疫站打疫苗。预防:教育孩子和宠物玩耍时要保持距离,对尖嘴动物不可近距离观看。


被球类击中了眼睛,易造成眼球钝挫伤,眼部伤情可轻可重,轻者眼睑裂伤、皮下出血出现青紫肿块,重者钝力在眼球腔球壁传递引起多处间接损伤,如眼内出血、眼眶骨折、角膜、巩膜破裂、晶状体脱位、视网膜脱落等。正确做法:轻症者受伤后切不可按揉或热敷,以免加重皮下血肿,如果发现眼内出血、视力下降,用大小合适的硬壳遮盖眼睛,严禁加压,迅速到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,途中尽量避免颠簸及低头动作,防止眼内容物进一步脱出。预防:尽量不戴框架眼镜运动,运动时戴护目镜。


所谓“胶水”,是指用于伤口粘合的生物胶,对于浅层裂伤、边缘整齐的清洁伤口,应用生物胶可以粘合伤口,达到闭合作用,具有防水、防感染、防针脚的优点。但对于深层伤口,比如伤及肌肉层甚至深达骨膜,则必须进行分层修复和对位,才能达到全层修复,对合好且不易裂开,避免将来留下功能障碍或明显的凹陷性疤痕。正确做法:及早到医院就诊,由医生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处理方式。


眼睑缝合伤口及包敷纱布应保持干燥清洁,伤口周围皮肤可用清洁毛巾擦拭,仰卧位洗头,避免洗脸水、洗澡水溅湿伤口,导致感染。饮食宜清淡,多食水果、蔬菜、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。每天到医院检查伤口,清洁换药。


根据伤口大小及程度,一般眼睑裂伤缝合后5―7天可以拆线,拆线后24小时可以粘水,疤痕贴在拆线后3天可开始用的。


小儿霰粒肿又叫睑板腺囊肿,是因为睑板腺口阻塞,导致睑板腺脂质物质的蓄积而成,眼部可以摸到硬的肿物,边界清楚,无明显疼痛或压痛。麦粒肿又称睑腺炎,是因为皮脂腺细菌性炎症所致,眼部明显红肿、热痛、压痛,后期可以形成黄白色脓点的结节。


一般小儿睑腺炎用抗炎药物和热敷可以让炎症消退,如果脓液积聚但脓点不破溃,可以找专业医生穿刺脓点放出脓液,促进病情好转。